随着社会的发展,突发性心脏骤停事件时有发生,心脏骤停严重威胁大学生生命安全,而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。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作为一种便携有效的医疗设备,在校园内普及与规范使用意义重大。然而,目前许多大学生对AED的使用方法和急救知识了解不足。为了普及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使用技能与心肺复苏(CPR)知识,提升师生应对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的自救互救能力,完善校园急救体系建设。后勤基建处校医院于2025年3月27日14:00在大学道北校区文体馆小剧场组织全校师生代表300人参与本次科普讲座活动。
本次活动邀请知名专家讲解,其中结合近几年心脏骤停案例,强调“黄金4分钟”救援关键期。围绕“心脏骤停危害- AED原理-操作流程-实战演练”流程,普及急救知识。
1、技能普及率:300名参与师生中,92%能准确复述AED“开机-贴电极片-电击”三步骤,80%完成标准心肺复苏(CPR)操作(胸外按压深度、频率达标),远超预期目标(80%掌握操作流程)。
2、设备认知度:首次系统性公布校园9个AED点位(图书馆、体育场等),师生对急救设备的关注度显著提升。
3、医护人员全程指导分组演练,纠正胸外按压深度不足、电极片粘贴偏差等常见问题,展现专业能力的同时,强化师生对校园急救力量的信任。
4、设备管理“前置化”:现场演示AED日常检查流程(电量检测、电极片有效期核对),引导师生参与设备监督,形成“医护维护+师生共管”的校园急救设备管理机制。

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急救技能的普及,更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起点。以“精准科普、实战导向、长效运营”为原则,成功提升师生急救素养,标志着我校校园急救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。校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完善“培训-演练-设备保障”闭环,为师生生命健康筑牢防线,让急救知识真正成为校园“必修课”和“救命技能”。
后勤基建处校医院